那些曾与我顺风同行的陌生人随笔 2018+ 更多
那些曾与我顺风同行的陌生人
随笔 2018
+ 更多
©摄影 by 金晶
我的顺风车“生涯”是从做司机开始的。
偶然间,我发现滴滴打车有一个功能,可以在开车出行前挑一个顺路的人捎上,一笔油钱就到手了。这看上去挺合算的,连做顺风车乘客的经验都没有的我,突然兴趣满怀,跃跃欲试。小数额的钱经常会产生强大而直接的吸引力,特别是当这笔钱仿佛近在咫尺并且看上去毫不费力的唾手可得时。
在线申请的过程很快,上传了各种资料的电子文档之后(其中还包括我本人脸部的各个角度的自拍照,只有这点让我略感不快),我有了做顺风车司机的资格。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在准备去工作室的之前,微微期待的心情,我发布了行程路线,开始接第一单。
第一次的尝试总是认真而谨慎的。在软件自动匹配出的顺路人中,我开始挑选“顾客”,仔细的预览每个待选乘客的资料和路线。拥有选择权是一件有愉悦感的事情。几番对比后,我终于选定了,点击“接单”按键。去乘客的起点的导航声在车内响起,出发!
地图显示乘客距离不远,导航渐渐将我引入闹市的街区。本来就不宽敞的街道两旁布满了售卖的小吃和杂货的临时摊贩,它们都想占据更显眼的位置,尽力试图往路中间多靠近一点。同时,在摊贩周围穿行的人群变成了浓稠的液体,覆盖着车前方的路,极其缓慢地流动着,让我觉得无路可走。这是一条平时绝不想开车经过的地段。终于挪到了导航显示的起点,我打着双闪在车上等着,四下观望是否有违停摄像头。过了约5分钟,电话响起,另一边的声音说已经过预计时间很久但是还没看到我的车。这时,我猛的意识到这次开的是我先生的车,而不是我自己那辆注册在滴滴平台上的smart,所以他找不到我。我连忙道歉,并告诉他车牌号。片刻后,一位中年男子拉开了前车门,闹市的噪音也随着他一起涌入车厢。他直接坐进了副驾,一个很常见的人,常见的长相和衣着,如果以后再见面,我也肯定认不出来他。当然,我所接过的为数不多的几个乘客和以后我自己当乘客时所碰到的司机们,我也都认不出。
互道“你好”后即开车出发。在挤出人群的淤泥,终于行驶上大路之后,他先打破了沉默,问到:你怎么没有点击“确认到达”?我一直盯着复杂路况的注意力被突然拉了回来,有些愣住了,他刚刚说的“专业术语”让我马上放弃了原本打算装一下“熟练工”的姿态。我很谦虚的告诉他,这是我接的第一单,所以不知道具体流程是什么。
说完之后,我眼睛虽然还是直视前方的路,但同时感觉到旁边的空气似乎松动了一下。他开始拿出手机,打开滴滴软件,挥舞着手指教我操作流程,如何点确认,如何评价等等,说的非常仔细。开车的我不能经常侧过脸去看着他的“教程”,只能附和着不停点头和说谢谢。
车程并不久,在到终点的时,他还没有教完。车停了。下车时,这位热心人一边拉开车门,一边回头对我说:“经常坐顺风车,但是很少碰到女司机,你车开很好。”事后回想起来,我都对这位乘客的友善一直心存感激。送完他以后,我心情轻松下来,在沿途的咖啡店用刚刚赚到的车费买了杯冰咖啡,一饮而尽。
有了第一单的经验,我已经急不可耐的接第二单了。这次接了一个要赶动车的年轻人,聊天的开始他就告诉我,他读大二,要赶去邻市的高校上学。这个年轻的大学生也是主动坐到了副驾,上车后问了一个和他“前辈”一样的问题:接他的车为什么不是app上显示的smart?我那刻开始意识到车辆不符可能是个问题了,赶紧解释到我的车在修。他边听着,边环视了车内部一周,没有继续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不愉快。可能我现在开的福特商务车还算合他的意。
车开起来了,气氛也活跃起来,这个弟弟渐渐表现出很健谈的特点,一路和我聊着,涉猎广泛,似乎各种话题都能发挥。我微笑着,客气地搭着话。今天的阳光很好,不刺眼也不燥热,有着初春的慵懒,车渐渐驶入新开发的路段,左边是海岸线,右边沿途都是新建好的高档住宅,崭新的,也空空荡荡的,绿化带里新移植的植物在阳光下有些蔫。副座年轻人的话题随着这些风景开始引到了厦门房价,他讲述起自己痛失了很多更好的投资机会的“惨痛”故事,这些故事也透露出他家在沿途几个小区里都买了房子。我依然微笑着应和着他,偶尔看一眼他喋喋不休的侧脸:真是年轻呀,连虚荣都是纯真的。车在飘着微尘的阳光下继续行驶着,我仿佛看到了很多模糊又熟悉的身影。
第三单遇到一个女乘客,约40岁左右,说话非常的礼貌和善,但具体聊了什么我却全不记得了,没有什么让我印象深刻的东西。在到达目的地以后,她主动要我微信。我有些为难,却在迟疑之间没有马上拒绝。加了以后从朋友圈里发现她是做保险行业的,于是,我当时所有缥缈的疑惑感瞬间明朗了。我对她关闭了朋友圈,也同时关闭了她的。
前三单的健谈,让我有了一种短暂的错觉:在共同的旅途中,陌生人之间的强烈的沟通欲望是一种常态。这种可笑的错觉马上被第四单打破了。
这次的乘客是一个带着眼镜提着公文包的中年男人,瘦瘦的,直接拉开了后车门,坐进后座,驾驶位的对角线。一句“你好”之后,就不怎么说话了。这是第一次有乘客坐后座,背对着身后安静的空气,我竟然开始微微的尴尬起来。
车穿行在熟悉的街道上,熟悉的风景静静的向后飞驰着。通过后视镜,我看到他望向窗外,像是在思考着什么。他在思考着什么呢?我那无处安放的注意力开始飞散,在车内到处乱撞,偶尔响起导航的路程提示声都成为了它暂时的泄压口。
我常常在开车的时候进行思考,特别是当路途熟悉时,思绪总是不受控制的四处发散着,偶尔也会闪出些好点子,带来惊喜或豁然开朗。这世上应该有很多好的灵感也是在人们开车走神的时候迸发出来的吧。但是此时,我无法控制我那不听话的注意力,它们全都调皮地环绕在了我身后那团静谧的空气上,环绕着尴尬旋涡的中心。我无力拉回它们,非常苦恼。在后来的身份转为乘客之后,我都是直接坐后座,几乎不讲话,只关心是否能快速而安全的到达目的地。曾有几次也因为不怎么讲话而被司机打差评,我都在内心里深表理解:很抱歉,让你们也经历了我曾经经历过的尴尬。至于当时为什么会如此尴尬,我至今没有想通,明明对于陌生人,我们应该都不怎么真正感兴趣吧。
在这单之后,我因为有些忙碌,空了好几天没有接顺风车。一个周末的晚上,在朋友家小聚后准备回家。随手打开滴滴刷一刷顺路的人,发现一个非常顺路的,立刻接了。整装出发,导航去他的起点。车刚刚开起没多久,车载电话响起,我接起后,车厢中响起了一个口齿不太清晰的男人的声音。他一开口就问我怎么还没到,没有说“你好”,没有任何疑惑,仿佛我已经把他晾在路边多时。
我有点愣了。脑中的相关信息快速的旋转了一圈,在确定我这边没有什么失误后,我有些不快的回答到:“我刚刚接单,而且还没有到你的上车时间呀”。对方也愣了一下,短暂的沉默,可能他发现了自己的失礼,有可能没有,可惜人们似乎都缺乏直面错误的能力,他直接跳入了下一个话题,说自己在某某地方,让我在哪里停下之类的,说了很多。我并没有完全在听,那吐字不清的声音伴着车载蓝牙的噪音,让我有些烦躁。草草的应付几句之后,我快速切断了通话,坐在车上思考了几秒钟,翻出手机,把他的单取消了。
直到现在,我都可以肯定:那几秒的决策里使我取消订单的原因仅仅只是通话之后没有听到“你好”,这在当时瞬间击散了我某种缥缈的“理想主义”的烟雾,以至于他后面的所有话语都让我觉得厌烦。人和人之间的厌恶感的产生仅仅只需要一瞬间。
让我决定不接顺风车的转折点来的比预想得更快,就在次日的第六单。这次并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也没有什么情节曲折的冲突,只是接了一个刚下飞机的女生,而在机场等了25分钟而已。在这25分钟里,我和我自己在纠缠与争执着,多次想取消这单,想赶紧回家,但是一股莫名其妙的责任感总是跳出来干扰我,让我每次想按下取消键时就变得犹豫。
在这种纠结而导致的烦躁中,我的思绪开始策马飞奔,脑中回放这短短两周不到的顺风车“生涯”,回放着所碰到的那些我记不清面孔的人和聊过的所有无关疼痒的天......杂乱的回忆和臆想一直在脑中盘绕,直到我所等待的乘客满怀歉意的出现在我车前时,直到开了近40分钟后我已经把她送到了目的地,我还沉浸在自己的思绪旋涡中,没有平息。以至于在这单的路上,我一句话都没有和乘客说。
事情经过就是这样。
热情的周期总是那么短暂,像那些闯入我们无趣生活的手机小游戏一般,为何厌倦与何时厌倦,都道不清缘由。